本帖最后由 归献 于 2024-10-19 08:09 编辑
急难得急救的七步 四川 归 献 经文:“耶和华啊,求你观看,因为我在急难中。我心肠扰乱;我心在我里面翻转,因我大大悖逆。在外,刀剑使人丧子;在家,犹如死亡。”(耶利米哀歌1:20) 弟兄姊妹们!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急难的事,大到国家突遭外敌的入侵,或是突发的天灾人祸,小则家庭的变故,亲人的失丧,甚或事业的失败等等。这些着实令人要么惊慌失措,甚或伤心绝望,内外交困“犹如死亡”。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摆脱这如此的困境呢?此处的经文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启发: 在公元586年,暴虐的外邦人残酷地践踏了耶路撒冷,站在一片废墟上,耶利米先知含着血泪,唱出了悲叹之歌,他那拼尽浑身之力的呐喊,自开卷之首就呼之欲出。耶利米书详尽地记录并预言了日后的恢复。在这里,耶利米并不是作为一个先知,而是作为一个以色列百姓,吐露了无尽的悲伤、惧怕,并呼求神施行拯救。 一、急难时的信靠 “耶和华啊”作为神的子民,千万要知道无论遇到多么急难的事情先要来到神的面前,且不要怀疑你信靠的对象,自然就明白你呼求(救)的对象,这一声呼求,即降服的见证,本着得应许的祈愿开启了向神急难的哭诉: 二、急难时的看顾 “求你观看”,“观看”是直接呼求神施行拯救,因为是急难,没有时间容我再等,没有其他值得我信,更无其他是我所依,犹如中国人在大难绝望之时,连连“ 天啊!天啊!”的呼唤。当然这也是相信神的垂顾,相信神的垂听,相信神必拯救,更表明了“求”(祈祷)的重要。 三、急难时的哀求 “因为我在急难中”,不仅是苦情的吐露,更说明呼求的缘由。“ 急难 ”又急且难,即为大难,人已无法、无力承受,深陷绝望之境不能自拔。人生所经历急难之事何其少矣,但足以让人绝望之极。“急难中 ”更是痛苦的经历中,巴不得尽早脱离这一苦境乃人之本能,信者求神的拯救亦是本份。 “我的心肠扰乱”,“急难”给人带来的压力和影响,不仅有生理上的不适甚至病痛,“心肠”更指精神的错乱,思想的错误,极度的绝望有时会产生对神的怀疑甚至自杀,因为有“扰乱”的存在,是魔鬼的作为,乃是信者当警惕的。 “我的心在我里面翻转”,这就人常常说的思想斗争,是信与不信的选择、是真信与假信的考量、是求谁靠谁的认定、是忍耐等候的操练,是是否愿对拯救应许的承接,这一切都要在“ 心里 ”(思想中)“ 翻转 ”(反复的思考与择诀),此时更需要神的保守! 四、急难时的痛悔 “因我大大悖逆”,在这里可是了不起的一句话,先知在他呼求神施行拯救之前,首先承认了自己的罪,同时表明:在患难中不发怨天尤人之声;并顺服神对罪行的惩戒;且谦卑地悔改认罪、祈求神的怜悯。所以人在急难中也是给人反思的机会,亦是有神的美意所在。“大大的悖逆”即很多很大的过失与犯罪,人只有在急难中才能有深刻的反思与悔悟,我们曾经有多么的不好、多么的不是、多么的玩梗,那就是多么的对神不敬(悖逆)。 五、急难时的交困 “在外,刀剑使人丧子”,不仅指当时被外敌掳掠杀害的“急难”,喻指极度的伤痛、人世间的“杀子之痛”还有什么痛能够超越。这是外在的。 “在家,犹如死亡”,这不仅有丧子之痛,更家破之忧,国破家亡,难有安身之所;“在家”亦表示内心的伤痛与绝望;“犹如死亡”不仅家亡了,人生的希望、未来也没有了。这是内里的。 内外交困,真是又急又难,情何以堪。 六、急难时的反思 为此他更加主观地吐露耶路撒冷百姓的悲伤,耶路撒冷被毁,先知唱哀歌,给我们带来重大教训: 1、以色列虽然多次听到警告,却没有悔改,如今审判终于临到了她。这就预表性地警告了现今不肯归向神的人。 2、在圣经中,耶路撒冷是选民的首都,是最为荣耀的地方。它也是新约时代福音运动的始发地,甚至被誉为天国的模型。尽管如此,耶路撒冷却遭到了如此悲惨的毁灭,这表明神的公义是何等令人敬畏。 3、虽然耶路撒冷已成为荒场,百姓已沦为奴隶,但是,耶利米却先行悔改,且仰望神将要恢复耶路撒冷的应许,祈求新的救赎和祝福。神虽然会惩罚圣徒,却不会永远审判他们(耶31:3;玛3:6;来13:8)。 七、急难时的急救 在今天对于我们来说,“倘有祸患临到我们,或刀兵灾殃,或瘟疫饥荒,我们在急难的时候,站在这殿前向祢呼求,祢必垂听而拯救,因为祢的名在这殿里。”(历代志下 20:9 )并相信“我在急难中求告耶和华,向我的神呼求。祂从殿中听了我的声音;我在祂面前的呼求入了祂的耳中。”(诗篇18:6)并坚信:“祂曾救我们脱离那极大的死亡,现在仍要救我们,并且我们指望祂将来还要救我们。”(哥林多后书1:10)对于我们信仰者来说,面对急难与仇敌:“与他们同在的是肉臂,与我们同在的是耶和华——我们的神,祂必帮助我们,为我们争战。”(历代志下32:8 ) 是的,急难虽急,但有急救的施救者与应许者,当向祂仰望、向祂悔改,并等候祂复兴的应许,国家、民族如此,教会、个人亦如是! 收藏该网页,点击左上方返回键,所有文章均可看到。欢迎转发!主恩同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