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归献 于 2024-9-28 18:08 编辑
拚弃批评与论断的恶习
四川 归献
经文:“弟兄们,你们不可彼此批评。人若批评弟兄,论断弟兄,就是批评律法,论断律法。你若论断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断人的。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灭人的。你是谁,竟敢论断别人呢?”(雅4:11-12 )
批评与论断很容易在我们身上发生,所以说是人的恶习,要拚弃这个恶习还真不容易,既要有对这“不可批评与论断人”的教训有清楚的认识,更要靠主好好操练这属灵的功课,方能达成成圣的功夫。
一、深切的忠告
“弟兄们,你们不可彼此批评”。每每在《圣经》中,特别提到“弟兄们”三个字,都体现了使徒们对众弟兄姊妹饱含深情的教导与忠告,说明将要讲的问题乃是一个紧要的问题,初期教会如此,今天的教会亦如是,所以这是每个弟兄姊妹都当重视的问题。
基督徒可不可以彼此批评?善意地、智慧地指出别人的错误,凭爱心希望别人改正过来当然是可以的。因此,我们读经文,切忌拘泥字面的意思,英文speak evil,是指把弟兄归类成evil(邪恶、恶毒的)。人(包括我们自己)的许多言行确实是属于evil的,是在evil的欺骗和指使下干的。对于不思悔改,没有重生的人,在极终意义上确实要接受神不怜悯的审判的。这些都没有错,都符合圣经教导的。但是,在我们处理与弟兄姐妹的关系时,要坚持一个原则,就是不当审判官。即不当弟兄的审判官,也不当自己的审判官(注意,一个人是否已经重生的问题,就涉及最后审判的问题)。简言之:这里的“批评”不是说,对于别人的不好或不是,只可黙不作声,不可表达自己的看法,出于爱心的对别人的指教和帮助有什么不好呢?而是对别人的言行,动不动就上纲上线,以恶意去揣度别人,甚至以别人因此是犯罪不能得救而定论,这或许你是个人的偏见,也或许你是对“律法”的错误理解,在没有明显违背“律法”的前提下,人不该给他人轻下结论,在他人是否因此得救与否的问题上,更无审判别人的权利。
二、直接的教训
“人若批评弟兄,论断弟兄,就是批评律法,论断律法”。中文“不可论断”,就是不当裁判官,只有神才真正了解人,才是万事万物最后的审判者。一般而言,我们经常会用律法的条文来论断弟兄,我们会说,你看,你犯了这条律法,所以你没有得救。否则,你怎么可能犯这条律法呢?表面看起来,我们是在论断弟兄,雅各说,其实你是在论断律法,你以为这条律法(条文)是可以用来论断弟兄的,律法成了你随手拿起可以打人杀人的武器。因此,雅各说,这是不对的。律法是用来让你遵守,不是让你用来打人的。一旦律法成了你手中的工具和武器,你就是在论断律法、置自己于律法之上,而不是之下了。雅各说,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灭人的。注意,在神手里,律法即可以救人,也可以灭人。到底是救人还是灭人,唯有神是公正的,会做出公正的裁决。你是谁,竟敢论断别人呢?我们也许要问,雅各在前面的经文里,难道没有批评论断人吗?如“你们心里若怀着苦毒的嫉妒和纷争,就不可自夸,也不可说谎话抵挡真道。”(雅3:14)对此,我们的认识应该是,雅各强调用律法的精神:爱人如己、公义、怜悯,来讨论基督徒应有和不应有的品性;雅各也许会用某个不合律法的行为,比如,以外貌待人、不控制舌头、信仰不忠贞,来分析由此行为所反映的内在品性,不符合圣经的真道,但雅各从来没有用律法的具体条文来给人定罪。因此,雅各(还有其他新约书信作者)都在这一点上,与律法主义者划清了界限,律法主义者把违反律法条文与定罪划了等号。
三、论断的危害
“你若论断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断人的”。主告诉我们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这假冒伪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太7:1-5)人若批评弟兄、论断弟兄,就是批评律法、论断律法,“批评”就是“论断”,“论断”就是审判。人若审判弟兄,就是把自己当成审判者,就是不承认自己是被审的人,看自己高过律法,如同论断律法;你若论断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你若论断律法,就是审判律法。自己是被审的,竟然审判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断人的。论断人的只有一位,就是神,你岂能作论断人的呢?你岂能把自己当成是神呢?所以我们既以“弟兄”彼此称呼,就应彼此尊重,彼此相爱,不应彼此批评论断。
论断的话是我们最容易轻忽不以为罪的,但经上禁止我们说这样的话。神所以这样作,并不是要夺去我们言语上的自由,实在是因为他清楚知道论断的话是与说的人和被论断的人只有损而无益的。
四、资格的明确
“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灭人的”,设立律法的只有一位,就是神!判断人的只有一位,就是神!只有一位论断人的,就是神!他就是那位能救人、也能灭人的神。
若有人论断弟兄,他便是越分擅自夺取主的权柄。论断人的罪小,越分夺取主的权柄罪大。明白这理以后,我们便知道说论断的话除去上文所说的三种损害以外,还有一样更大的害处──使我们得罪主。在这段经文里还有一样更严重的教训:“我们都要站在神的台前。”“我们各人必要将自己的事在神面前说明。”使徒写这两句话,正是提醒我们不要忘了我们自己的事。他要我们想到“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的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林后5:10)因此我们各人所行的事,将来必都要在主的面前受主的判断,惟独主有权柄判断我们。
五、当有的反思
“你是谁,竟敢论断别人呢?”我们常常两三个人聚在一处,把别人的事拿来作我们谈话的资料:某人好,某人不好;某人的善行可钦,某人的劣迹可恨(其实谈到别人长处的时候很少,多谈的乃是别人的短处)。不错,或者他们果真是有这些劣迹。但谁立我们作他们的审判官,来断定他们的是非呢?我们再想一想,我们论断人的时候心中究竟是存着一种什么样的意念?我敢说我们论断人的时候绝不会存着爱心。存着爱心的时候,我们没有工夫去论断人,我们不忍得去论断人,我们也不愿意去论断人。存着爱心的时候,我们总想得机会就去帮助人、鼓舞人、提醒人,当面将人的缺点告诉他们,却不在人的背后论断他们。
一个人在论断人的时候,他的心理不外乎下列的两种:一是对于他所论断的人怀有嫉妒怨恨报复等等的恶念,至少也是有憎恶的思想;二是对于他所论断的人本没有什么好恶,不过随便以别人作自己谈话的资料,信口论人,图唇舌上的一时快意而已。前者是有意损人而损人,后者是无意损人而损人;两种心理虽然不同,但它们的结果却同是使被论断的人受到别人的轻视厌弃,使听见的人心中发生一种不良的印象,就是那论断人的人自己,也必定爱心日渐减少,恼恨与憎恶的意念日渐增加。说论断人的话既损害别人,又损害自己,我们何苦作这种一举三失的事呢?
每一个人若真时刻想到他自己必要站在主的台前,他一定不敢再去论断别人,也没有余暇去论断别人,却要用他从前论断别人的心思与时光,严格的去查问自己了,越是不肯自己省察的人,越喜欢论断别人:其实论断人的人也许比他所论断的人更坏,一个常论断人的人,若能将他论断人的心思时光都拿来去论断自己,省察自己,他的进步和他所蒙的恩必定不可限量了,好论断人的人还不快些觉悟悔改么?
必须要说明的是:我们对人、事的认定上不是不讲原则,也不是不辩是非,更不是当老好人去讨人的喜欢,既要基于爱心、又要坚持原则(当然不可违背律法),更不以审判者自居,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他人则以爱心的帮助和劝勉总是好的。愿主保守我们,阿们!

主内亲爱的弟兄姐妹们:谢谢你对释经类讲章的阅读!此类讲章其特点是不放过所选经文的每个字、每个词、每一句话,去挖掘经文背后的意思,是对释经思维的训练,这不是知识性的,乃是一种能力的掌握;就是怎样把圣经读懂,读得更有味道与意义,更能明白其属灵的意义。若有愿意加本人好友的(微信号13398373618),务必留下实名方可,不愿留实名的,请不必加我。欢迎转发!主恩同在!阿们! 近年来,随着网络(快餐)文化的兴起,教内写《讲章》的人越来越少,读《讲章》的人也少,《随感》、《小品》等的阅读量倒是不少,岂不知这是基督徒一个很大的损失,因为再新鲜的快餐、再可口的小吃也没有正餐营养丰富。
收藏该网页面,点开左上角返回键,所有文章均可查看。 |